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。任何一个企业,无“人”则“止”,人就是立业之基、兴业之本,有了人就有了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,就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资本。但是很多企业至今还没有找到解决“招人留人”的良方,而目前国内酒店业对此则更为尴尬和困惑:留人很难,招人也不容易。 我原来在一家规模很大的三星级宾馆做办公室负责人,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比较多,感受最深的莫过于“招人留人难”,虽然自己经常向酒店的总经理提“招人、用人、管人”方面的建议,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去偏远贫困地区招工、改善员工食宿条件和业余文化生活、尝试“校企合一”引进大学生半工半读、完善员工职业规划和薪酬体系等,但员工仍然是“来一阵风去也一阵风”,现在留住的“新员工”寥寥无几,而“老员工”也在不断流失,企业闹起了“人荒”,就连自己这个管人的“资深管理人员”也于前年辞职另觅他途了。目前,自己辗转来到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工作,接触酒店和员工多了,才发现国内相当多的酒店这种“招人难,留人更难”的情况不但普遍而且日趋严重,尤以餐厅服务员岗位最为突出,有的新建酒店还因缺服务员而迟迟开不了业,还有的因为服务员人手不够被迫压缩了营业空间……通过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与业内专家、酒店老板和员工的多方交流,对酒店“招人、用人、留人”有了一些启发,并有了一些深度的思考,现整理出来和业内同行一起交流和探讨。 问题的根源和结点 为什么在酒店行业,尤其是服务员岗位会出现这些如此严重的“人的问题”?原因有很多,但根源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: 根源之一:观念偏差导致“入行”人员日益减少,“出行”人员逐年增加。 (1)“做酒店服务低人一等”——陈旧观念仍有很大市场 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,人们的就业观念有了很大变化,但几千年的封建残余思想还仍占据着很多人的大脑,受祖辈影响,许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干酒店服务员,现在北京、上海、青岛的许多做酒店服务员的女孩,月薪都在1200元以上,说不干就不干了,据说许多城市女孩的妈妈怕孩子吃苦受气,每月给孩子500元零花钱,让孩子回家玩也不让她去做服务员。不少农村进城打工的女孩家长也都这种想法,认为干服务员低人一等,且总是在伺候人,没什么发展前途,连回家找对象都要遭人“低看一眼”,与其同样累赚同样的钱,还不如去工厂学点技术。许多女孩子进城务工,没有经验和技术找不到称心的工作,有时也只好瞒着父母去做服务员,但由于潜意识上人格的不平等,如果有更好的职业可选择,她们都会急不可耐地“炒酒店老板的鱿鱼”。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酒店业跳槽率高的最重要原因。 现在餐饮业几乎都是家族企业,在员工职业规划上要么没有章法要么想当然,根本没有形成体系,就连一个职业称呼,这么多年仍然没人花心思去改变,许多女孩子做了三五年还是服务员,美其名叫“老服务员”,她们看不到希望,没有被受尊重的感觉,在这种情况下,流失是必然的。另外,目前大城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酒店服务员来自农村,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,农民收入途径越来越多,越来越富裕,餐饮行业的工资收入对农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,“职业名声”成为很多农村孩子择业的首选,这就是超市等零售行业工资水平不高但人员好招的原因之一,如果餐饮行业不尽快对此采取措施的话,今后“服务员”用工荒的问题将更加严重。 (2)“酒店服务员都是差生”——错误的思维定势使大学生对酒店服务员岗位不屑一顾 古往今来,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的观念还是很受推崇的。从在职的酒店服务员学历来看,尽管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了较大改观,但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偏低的,“考不上学就让你去端盘子”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。致使很多年轻人认为,做酒店服务员就是学校差生的归宿,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就是没有工作也不和“差生”为伍,去做“端盘子”的工作。一份国内酒店餐饮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,目前在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结构中,餐厅服务及管理人员占总比例的52.66%,厨房厨师及管理人员占47.34%。从学历来看,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24%;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%;大专学历(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)的占总人数的4.66%;本科学历的只占到总人数的0.34%。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发现,目前国内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,形成了一个“低学历职业群体”,这种错误的“思维定势”导致出现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待岗“啃老”也不愿“屈就”做服务员赚钱“敬老”的现象。 (责任编辑:本站编辑) |
解读酒店招人难问题的根源和结点
时间:2012-02-24 10:16来源:烟台餐饮网 作者:本站编辑 点击:次